深化税收征管体制改革的创新之路
自2015年12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深化国税、地税征管体制改革方案》,拉开征税体制“质变”大幕以来,广东税务部门勇于担当,持续推动改革任务落地,探索出一条深化税收征管体制改革的创新之路,各项改革任务也初显成效:2016年,广东承接的7项专项改革试点全部如期完成,为全国征管改革拿出了“模板”。2017年,七项专项改革试点进一步深化,功能正不断优化升级。
“蓝图”落地敢闯敢试只争朝夕
根据国家税务总局确定的“5+10+N”的深化改革试点格局,广东等10个省市作为专项改革试点单位,其税务部门正不断加快广东省电子税务局建设、共建办税服务厅等专项改革工作任务进度,也进一步明确了理顺征管职责划分、创新纳税服务机制等6大类主要任务和37项具体改革举措,形成了一套“全景式”的改革方案。
突出改革的顶层推动力,是广东推进税收改革的“关键一招”。广东省国税局、省地税局主要负责人带头严格落实改革主体责任,定期听取改革工作汇报,每月召开国地税联席会议。
“在当前税收改革进入深水期、试点工作集中推进的情况下,绩效管理所具有的全面覆盖、目标导向和全程监控特点,恰好解决了改革攻坚过程中资源调度难、过程控制难、成果检验难等几大难题。”广东省国税局党组成员、总会计师蒋余良表示,用好绩效考核的“指挥棒”,让广东税务部门践履惟新。
据介绍,广东税务部门将深化征管体制改革考核指标覆盖了全省国税、地税系统320多个党组。
直击“痛感”税收征管体制迎“嬗变”
在共建办税服务厅专项任务方面,广东省国税局纳税服务处副处长凌宏兴介绍,截至今年7月底,全省实现联合办税的办税服务厅共有834个,占全省国地税县级以上办税服务厅比例超过90%。与此同时,国地税共同进驻政府政务大厅共119个,“一门式”服务模式已在全省多地扎根,引发了简政放权、优化服务的“化学反应”。
在广东省佛山市禅城区,全省首个国地税联合一门式办税服务厅已经进驻政府“一门式”行政服务中心2年。在这里,10余个政府部门共同进驻为群众提供政务服务,其中26个税务窗口均可通办国税、地税业务,办理完涉税业务后,相关涉税信息通过佛山市综合治税平台共享给海关、工商等部门。
在加快广东省电子税务局建设方面,自2016年6月29日全国首个国地税共建的省级电子税务局——广东省电子税务局上线以来,广东省电子税务局共服务了460万户纳税人,完成申报1785.58万户次,减少纳税人纸质资料报送80%。
“建设广东省电子税务局的攻坚过程中,项目组面临云技术架构难、国税地税流程整合复杂、业务事项更新快等瓶颈问题,在开发公司技术人员都一筹莫展的情况下,是税务骨干扛起了重担,百人攻坚团队连续奋战了近2年,建成了省级电子税务局。”回忆起广东省电子税务局的建设历程,陈学著感慨万千。
广东的各个基层税务部门还结合地域特点,推出一系列的创新举措。以省会城市广州为例,广州税务部门大力推行预约办税,为纳税人节省办税成本。据统计,2017年1-7月,广州151万户次纳税人通过微信预约方式办理国税业务,同比增加48万户次,增长40%,办税等候时间持续下降,降幅达到46%。
2017年7月,中央财经领导小组作出政策部署,提出广州、深圳等特大城市要率先加大营商环境改革力度的工作部署。国家税务总局决定在广州等5省(市)税务机关开展优化税收营商环境试点工作。
优化的税收营商环境引来了“凤凰”筑巢。2016年以来,包括世界500强企业、央企和重点民企等一大批重大项目纷纷签约或进驻广州,比如投资总额200亿元的思科系统(中国)网络技术有限公司,将在广州成立大型物联网研发平台和智能制造运营平台;船队运力规模位居世界前列的中远海运散货运输有限公司选择将总部落户在广州。
税收之“变”推动企业创新发展
深度参与国际合作是本次改革中需要沟通中外的重要的试点任务。作为中国的“南大门”,广东已成为内地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经贸合作量最大的地区。随着粤企不断“走出去”,国际税收视角下,深化国税、地税征管体制改革为粤企带来了发展新契机。
“如何报告境外投资和所得信息?如何享受税收协定待遇?如何解决跨境税收争议?这一系列的问题,对于初出国门的我们,确实是一个较大的考验。税务部门的辅导解决我们‘走出去’过程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回想起中烟公司在柬埔寨某地项目成立之初的情景,广东中烟工业责任有限公司财务部副部长孔永洪对广东税务部门及时的税收优惠政策辅导点赞。
广东小微企业众多,为进一步解决中小微企业融资难题,广东省税务部门与发改委、银监会等深度合作,推出“银税互动”“税保合作”,推出“税融通”“税银通”等金融产品。2017年上半年,广东税务部门联合广东省金融机构应用纳税信用信息累计向诚信纳税人提供贷款356.67亿元,其中共为6456万户中小微企业提供276.62亿元贷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