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新常态对税收提出哪些十分紧迫而重要的要求?
去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提出中国经济发展进入了新常态,并对经济新常态的阶段性特征作出详细阐述。税务律师认为,经济与税收紧密相连,经济新常态对税收发展的影响全面而深刻,对税收工作提出了十分紧迫而重要的要求。
一、经济新常态对税收工作的影响
经济新常态对税收的影响。经济决定税收,经济增速放缓后,税收增速也会相应放缓。
在当前情况下,税收增幅放缓主要是受经济下行压力、实行结构性减税政策等诸多因素叠加影响,是暂时性的。围绕稳增长的要求,要继续落实好各项税收优惠政策,适当加大对实体经济特别是小微企业的结构性减税力度。同时,在不影响经济增长的前提下,可选择适当时机采取必要的增税措施。经济企稳了,税收增长也将进入新常态。
二、经济新常态对税收工作的要求
经济新常态对税制改革的要求。去年6月30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审议通过了《深化财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其中对税制改革任务作出了明确部署。税制改革要适应经济新常态下增速换档、结构调整和动力转换的阶段性特征要求,同时要适应稳增长的要求。 择机全面推进“营改增”。截至2014年底,“营改增”累计减税3700多亿元,为消除重复征税因素,发挥减税政策效应,促进第二、第三产业融合发展和加快第三产业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下一步,要把握好时机,兼顾财政承受能力,择时全面推进建筑业、房地产业、金融业和生活服务业“营改增”。
推进若干重要税种的改革。一是完善消费税改革。继续调整消费税征收范围和税率结构,逐步推进消费税征收环节后移的改革,对部分应税品目完成从生产环节征收转向消费环节征收,以发挥消费税对消费的牵引作用。二是推进资源税改革。在对煤炭、稀土、钨和钼实行资源税从价计征改革的基础上,继续选择若干品目实行从价计征改革,并适时扩大资源税的征收范围。三是加快环境保护税立法、房地产税立法和制定综合与分类相结合的个人所得税改革方案。
完善地方税体系。建立健全地方税体系,是深化税制改革的一项重要任务,也是完善分税制改革、处理好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的重要方面。一是“营改增”后形成较大的地方收入缺口,需要通过重新完善中央与地方税收分成办法予以解决。二是通过深化税制改革,最终建立以房地产税、环境保护税和资源税为主体,其他相关税种为补充的地方税体系。三是赋予地方政府一定的税政管理权限。地方政府在地方税体系范围内要有一定的税收立法权。在不影响宏观经济运行的情况下,结合当地特点还要有一定的税率、税目调整权,以更好地发挥地方理财的积极性。
经济新常态对税收政策的要求。经济新常态对税制和税收政策的要求有一些不同,税制属于制度体系,包含各种税制要素,具有相对的固定性,对经济运行发生长远影响。税收政策属于宏观调控政策体系,具有相对的灵活性,在税制规定下,根据形势发展和宏观调控的需要,对经济运行发生短期调节作用。在当前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环境下,经济新常态对税收政策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加强对科技创新和高新技术产业的税收政策扶持。一是进一步完善研发费用加计扣除税收政策。《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研究开发费用税前加计扣除有关政策问题的通知》(财税〔2013〕70号)已在全国范围内将“五险一金”等纳入扣除范围,下一步,还需要根据若干产业、行业及服务业的高新技术特点,研究扩大加计扣除的范围和领域。二是支持高新技术企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将高新技术企业认定范围扩大到文化产业、体育产业及相关服务业,如将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试点的一些税收政策适时推广到全国。三是根据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行业特点和要求,研究有针对性的税收扶持政策,如对充电基础设施建设占用的房、地,适当给予房产税和城镇土地使用税的扶持政策。
加强对小微企业和就业创业的税收政策扶持。一是进一步加大对小微企业减税降费力度。可根据小微企业特点研究有针对性的减税政策,如在服务业“营改增”中对小微企业实行简易征收办法。二是完善就业创业税收政策。目前,大学生、农民工自主创业可享受相应的税收优惠。在支持就业方面,《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做好新形势下就业创业工作的意见》(国发〔2015〕23号)提出,将企业吸纳就业税收优惠的人员范围由失业一年以上人员调整为失业半年以上人员,但人员范围不包括大学生。据教育部调查,应届大学毕业生自主创业的只占其全部就业的2%-3%。因此,可考虑将企业吸纳就业税收优惠的人员范围扩大到大学生,更好地解决这一重点群体的就业问题。
加强对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和特定产业发展的税收政策扶持。一是通过实施“一带一路”战略,进一步拓宽基础设施建设范围,如研究把信息基础设施建设纳入国家税收政策扶持的重大基础设施范围。二是推动节能环保产业发展,如扩大节能环保设备投资抵扣企业所得税政策的适用范围。三是推动文化体育健康养老产业发展。完善支持文化创意、文化贸易、非物质文化遗产经营等文化产业和文化事业发展的税收政策。研究将体育企业纳入高新技术企业认定范围,对符合条件的体育企业创意和设计费用予以税前加计扣除,对体育场馆自用的房产和土地,享受有关房产税和城镇土地使用税优惠。完善民间资本投资养老服务业、个人商业养老保险个人所得税递延纳税等税收政策。